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地理

 此书名为“知识不是力量”,目的不是要宣扬知识无用论,而是希望借此名重新思考学习的本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地理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1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一、自然灾害

1. 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

(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 、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2.自然灾害系统由孕灾环境(四大圈层)、致灾因子(各种自然灾害)、受灾体 、灾情四个方面共同组成。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包括生理伤害、心理和精神伤害 。

2.财产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或个人经济损失与社会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1)特殊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 、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非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防抗灾害能力越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高越 。

三、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 ,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四 、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 措施 、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受灾体中人口最脆弱 ,一切灾损中人员伤亡最重要)

日本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A政府高度重视;B国民有较强的防震意识;C公共设施的防震加固措施效果良好 。

2.社会经济活动有可能改变灾情。城市用地加重,农业用地减少。

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

五 、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 ”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 ,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如 ,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就可“放大”区域灾情,而人类活动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 ”区域灾情。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2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多发火山地震

(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多发生滑坡泥石流

(4)季风气候不稳定 ,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5)我国濒临西北太平洋,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多发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成灾人口多 ,农业灾情严重

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

2.中国灾情区域分异特点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6个灾害带)

注意:东部灾害带,包含了河南、安徽、湖北 、江西、湖南中部省份 ,也是六大灾害带中的重灾区。其灾情重的原因是:①地势低平,易发水灾;②多台风、暴雨,北部地区多旱灾 、虫灾;③灾害种类多;④人口稠密 ,受灾体脆弱 ,多群发。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3

主要自然灾害概述

一、地质灾害

(一).地震概述

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 ,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

2 、构造地震要素

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称为震源。

②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 。

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60km浅源地震、60-300km中源 、>300km深源。

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100km地方震、100-1000km近震、>1000km远震。

⑤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3 、震级与烈度

①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 微震(1-3级) 、小震(3-4.5级)、中震(4.5-6级)、强震(6-7级) 、大震(≥7级)、特大地震(≥8级)

注意:A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C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

②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我国划分为12级。

注意:A一次地震 ,可以有多个烈度,因为各地的破坏程度不同。B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 、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C等震线往往是同心的椭圆形,而非圆形 ,其长轴往往是地表断裂处 。

4、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环太平洋地带。

5、影响地震灾情的因素:

①震级:震级大,破坏性大;②震中距:震中距短;

③震源深度:浅源地震;④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 ,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大;

⑤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差;⑥发生的时间 ,逃生机率;

⑦震区交通影响灾后救援;⑧是否有余震,震区地质构造是否稳定,诱发其他地质灾害;

⑨民众防灾减灾意识 ,政府灾后救援和应急预案机制等

6、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人员伤亡;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 、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 、塌陷 ,喷水冒砂等 。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 、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 ,会引发出次生灾害如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

7、减轻灾害的措施:①非工程性措施:积极开展防灾 、减灾的宣传 教育 ,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 政策法规 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岩土体改造加固工程 ,防止诱发次生灾害。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地理相关 文章 :

★ 2019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 高中地理选修五知识点

★ 高中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2019年地理一轮复习:高中地理最全面的黄金知识点高考必备

★ 高中学好地理的方法

★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 地理教师工作总结2020最新

本文来自作者[南枝]投稿,不代表言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ejiaoyi.cn/leyi/8514.html

(24)
南枝的头像南枝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南枝的头像
    南枝 2025年10月28日

    我是言希号的签约作者“南枝”

  • 南枝
    南枝 2025年10月28日

    本文概览: 此书名为“知识不是力量”,目的不是要宣扬知识无用论,而是希望借此名重新思考学习的本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地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然灾害地理...

  • 南枝
    用户102811 2025年10月28日

    文章不错《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地理》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言希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