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传统节气里面有二十四个节气 ,一般我们在这些节气的时候都会感觉到季节的变化,所以每一个节气都有一个养生的标准和方法,大家最好可以多加注意。小暑就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一个 ,一般小暑开始预示着夏季的到来,那么,一般小暑节气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1 、小暑节气不宜坐木
夏天气温高,湿度大 ,久置露天的木质椅凳,由于风吹雨琳,含水分较多 ,虽然表面看上去是干燥的、但经太阳一晒,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会诱发皮肤病、痔疮 、风湿和关节炎等 。湿为阴邪 ,损伤阳气,湿邪重浊向下,容易伤害脾肺功能 ,导致消化不良。所以小暑时节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的木质椅凳上。
2、小暑节气多饮水
小暑时节天气炙热,人们往往会出汗来调节体温,从而使机体容易缺水 。多饮水是消除疲劳、缓解体内代谢的好办法。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
俗话说:“宁可日无食,不可日无水 ” ,水约占人体重量的70%,传统的养生办法十分推崇饮用凉开水。根据民间经验,每日清晨饮用一杯新鲜凉开水,几年之后 ,就会出现神奇的益寿作用 。日本科学家曾经对460名65岁以上的老人做过调查统计,5年内坚持每天涪晨喝一杯凉开水的人中,有82%的老人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由此看来正确饮水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3 、小暑节气注意防暑
小暑节气是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天气 ,这是因为进入小暑以后,高温天气增多,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 ,器官的功能能力明显减低,人们很容易出现活动后气短,活动耐受力变差的症状 ,所以养心防暑在小暑节气尤为重要 。
养心防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适当控制体重、改善饮食习惯 ,饮食要低盐 、控制水分摄入,进食不可过饱,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食品,多吃蔬菜以及适当运动并保证充足的睡眠。
4、小暑节气不可露宿
当人睡着以后 ,身上的汗腺仍不断向外分泌汗液,整个肌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而夜间气温下降以后 ,体温与气温之间的差距慢慢增大,很容易导致头痛 、腹痛、关节不适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
5、小暑节气饮食消暑
小暑节气后3隔天即进入初伏。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 ,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 、土茯苓、扁豆、薏米 、猪苓、泽泻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非常适宜小暑节气食用。
6、小暑怎么调神
1、情志调节须戒怒
中医认为七情过激都会引起人体的生理 、心理的疾病 ,伤及人体五脏,而怒则伤肝。小暑节气要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切忌发怒 ,神清气和,思想平静下来,避免心肝火内生 。
2、情志调节戒过喜
虽然喜让人情绪放松,正常情况下有益人体身心健康 ,但过分大笑大喜却会对人体熬成伤害。中医认为过喜反而伤心,可使人气泄,心神涣散或发狂。夏季人体本身心火较旺 ,大喜之下会对精神和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引发高血压、心脏病。所以喜也要有度 。
3 、情志调节重在养心
中医认为夏季宜养心,养心最重要的莫过于静心 ,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 ,尤其在夏季的午后,闷热最甚,使人难以入眠 ,情绪容易急躁,这是可以采取静坐、联系书法、绘画 、听音乐等方式让那个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
4、情志调节打坐冥想
中医自古以后就有打坐静心调神的疗法,与之呼应的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养心安神疗法——瑜伽冥想,每天早晚起床后和睡觉前盘坐后闭上双眼 ,放空大脑,将全部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保持5分钟即可 。
1、忌动怒。小暑时节 ,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 ,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 ,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 。
2 、勿久坐木。小暑节气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料。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 ,可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因此小暑节气时不宜在木质凳椅上久坐 。
3 、饮食忌辛辣油腻。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
4、忌饮食过量 。饮食过量 ,会损伤肠胃。夏季,尤其是进入小暑后,更不应多食、过食 、大食、嗜食、暴食 ,否则,脾胃受伤,健康受损 ,饮食应以适量为宜。
5 、不宜过度劳累。每天作息应有规律,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 ,运动时一定要掌握好强度,避免强度过大 。
本文来自作者[凌蝶]投稿,不代表言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ejiaoyi.cn/leyi/838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言希号的签约作者“凌蝶”
本文概览:我们的传统节气里面有二十四个节气,一般我们在这些节气的时候都会感觉到季节的变化,所以每一个节气都有一个养生的标准和方法,大家最好可以多加注意。小暑就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一个,一般...
文章不错《小暑起居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