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1.推动地球和生物界的发展和进化
地球形成初期,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 ,地球的大气中,也没有游离氧。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始生命,是只能从有机物分解中获取能量的化能营养生物 。直至出现了蓝藻 ,有了光合作用的色素,才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使大气中氧浓度增加 ,在高空中逐渐形成臭氧层,阻挡太阳紫外线的直接辐射,改变了地球的整个生态环境。在五亿年之前 ,地球大气中的氧达到现在的10%时,植物才有了更大的发展。以后大气中的氧含量逐步增加到现有水平 。因此可以说没有氧气,就没有生物界 ,也没有人类。由此可见,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的出现,不仅推动了地球的发展 ,也推动了生物界的发展,而整个动物界都是直接或间简接依靠植物界才获得生存和发展。
2. 为地球上一切生命提供能源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的光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光合作用的有机产物中 。这些产物如糖类 ,在植物体内进一步同化为脂类、蛋白质等有机产物,为人类 、动物及各种异养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能源。人类日常利用的煤碳、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物质,也主要由历史上绿色植物的遗体经地质变迁形成的。因此,地球上绿色植物在整个自然生命活动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是无可代替的 。
目前估算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产生的干物质达到171×109t/年(其中陆地116.8×109t/年,海洋55×109t/年),而森林最高可达 64.5×109 t/年。总能量为6.9×1017千卡/年, 大大超过任何物质产生的能量, 是无可争议的第一生产力。
3.参与土壤形成 ,并为一切生物准备栖息的场所
地球表面土壤的形成,主要是由植物参与的 。细菌和地衣在岩石表面或初步风化的成土母质上不断侵袭,再经苔藓植物 、草本植物到木本植物在漫长岁月中 ,以强大根系吸收母质中有效矿物质,使养分成有机态,固定在植物体中。植物和别的生物死亡后 ,尸体经异养微生物分解,部分养料可供植物再利用,另一部分形成腐殖质 ,改善土壤母质理化性质,使土壤变成具有一定结构和肥力的基质,经过长期利用,使土壤渐趋成熟。这样为一定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在其中或其上滋生繁衍创造条件 ,形成一定的生物群落 。
4.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自然界中有各种物质循环,绿色植物和非绿色植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碳的循环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成糖类等有机物构成植物、动物躯体。细菌、真菌等,把动植物尸体 ,排泄物等有机物分解时,又把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出来。动植物呼吸、物质燃烧 、火山爆发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又可供绿色植物利用 ,形成了自然界碳的相对平衡 。
绿色植物光合过程中所释放的氧,又可补充动植物呼吸和物质燃烧及分解时所消耗的氧,促成了自然界中氧的相对平衡。
在氮的循环中 ,固氮细菌和固氮蓝藻把大气中的游离氮,固定成植物能吸收的氨态氮,或经硝化细菌转化成硝态氮,供植物吸收。这些氮化物与糖类被加工成植物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等 ,建造了植物自身。植物被动物取食后,植物蛋白等转化为动物躯体的一部分 。动植物死亡后,尸体被细菌、真菌分解 ,又把氮以氨或铵形式释放出来,后者可为植物利用。环境中的硝态氮可由反硝化细菌的作用,形成游离氮或氧化亚氮返回大气中。在氮的循环中 ,大气氮和土壤中的铵态氮或硝态氮,通过植物辗转而保持相对平衡 。
自然界中的其他元素也有循环。总之,在物质循环中 ,绿色植物和细菌 、真菌,通过吸收、合成、分解 、释放,互为依存 ,互为矛盾统一,促进了自然界和地球上生物的不断运动和进化。
在上述物质循环中,也包含着能量的流动 。这样,在一定范围中 ,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 ,构成了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动物和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平衡。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界的压力和冲击太大,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崩溃 ,导致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 。人类的生产活动强烈地干扰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改变其面貌。人类的合理开发自然,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发展;如果不合理开发,常导致毁灭森林、水土流失、水源枯竭 、草原荒废、河流干涸、土地沙漠化 、盐渍化 ,野生动植物趋于绝灭等,这样的开发,在获得一定“成功 ”之后 ,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报复,而得到更大惨败的结果。与此同时,工业排放的三废和使用大量化肥、农药引起的环境和水质污染,给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带来危机 ,应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
根据绿色开花植物六种器官生物作用,来说明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自然界中动物之间有哪些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生物圈与食物链
生物圈是一个巨大而又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它由无数个大小不等的各类生态系统所组成.这些生态系统基本可归为3类: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是指构成陆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比如我国西双版纳的亚热带丛林,丛林中的亚洲象、
、云豹,加上各种鸟类和其他小动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再比如我国北方的许多草原,不仅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那儿也是各种野生动物和鸟类的乐园.高原雪域、沙漠戈壁,看上去十分荒凉,但它们不仅有生命存在,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同样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通常指江河、湖泊以及沼泽中淡水生物相互构成的依存关系和由此而形成的自然环境.在这一生态系统中,主体是淡水,其他各种水生动植物都属客体,只要主体的淡水环境不被破坏,客体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那么,这个生态系统也就基本上能够保持平衡.
海洋生态系统顾名思义就是指海洋这一主体条件下各类动植物的群体所形成的自然环境.表面上看,大海汹涌澎湃,桀傲不驯,而水下摄影机拍到的海底世界却是那样恬静 、祥和、温馨而又奇妙!
构成生物圈的各类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各自的特点,起着特殊的作用,共同维持着生物圈的正常功能,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生态平衡.
食物链是指生物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所形成的食物网络关系.如草原生态的食肉动物—食草动物以及昆虫—鸟类等,它们互相制约,共生共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自然和谐的.在非洲大草原,以狮子 、猎豹和猎狗为代表的食肉动物专吃食草动物,它们对角马甚至斑马的猎杀是凶残的,但这种残酷的捕杀既是食肉动物生存繁衍的需要,同时也是保持草原植物繁茂和生态平衡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没有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控制,食草动物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当食草动物发展到一定数量,草原就难以承受,草原退化,食草动物也就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捕杀,不仅能控制食草动物种群的数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同时也是提高食草动物的质量.
经过长期的野外考察证明,食肉动物在猎捕过程中,选择的对象往往是病残弱小的食草动物,这无疑有利于物种的
.从这一点说,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凶残捕杀,就显得自然合理,天经地义了.
食肉动物以食草动物为食,在控制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的同时保护了草原,各类飞鸟对昆虫的捕食和食肉动物一样,也起到保护草原的作用.而
的粪便则成为上好肥料,促使各种植物的生长.这种以植物为主体,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及昆虫—鸟类为客体所形成的食物链,对维护草原的生态平衡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草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草原之一,那儿牧草丰茂,牛羊成群,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可是,历史上由于这儿野狼成群,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野狼活动,使野狼的数量锐减,剩下为数不多的狼再也不敢以草原为家,以牛羊为食,统统搬到
里去了.野狼不见了,畜牧业空前发展,在牛羊种群不断增加的同时,野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草原难以承载,导致草场急剧退化,使草原面临沙化的危险.
事实使人们认识到,食物链的任何一个环节一旦出现了问题,灾难也就快要降临了.野狼在饥饿的时候,固然偷猎牛羊,但在正常情况下,野狼是以野兔为食的.从这一点上说,是野狼控制了野兔的繁殖和发展,避免了野兔和牛羊争食的现象,保证了草原的正常生态环境.当牧民认识到这一
后,对野狼也就宽容了许多,再也不谈狼色变、见狼就打了.
人类不仅是生物圈中的一部分,而且对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起支配作用.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护各个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平衡;人也能够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掠夺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类不能
而存在,保护生态平衡,也是保护人类自己,一旦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危及整个生物圈,人类自身也在劫难逃.
根:使得植物和环境紧紧相连,根是植物吸收各种微量元素和水分的器官.而且这是使得微量元素在无机界和有机界的得到循环流动的根本条件.
茎:是支撑和使得根吸收的这种的可以供给植物的各个地方,是使得微量元素在无机界和有机界的得到循环流动的重要基础.
叶:主要是光合作用,使得碳元素从无机状态到有机状态,使自然界的能量的可以流入生物界,被生物利用.
花 、果实、种子主要是繁殖器官,和自然的联系不是很密切.
但是他们也是可以传递能量的,但是是从生物传到生物而不是环境到生物.
本文来自作者[树炎彬]投稿,不代表言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ejiaoyi.cn/leyi/834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言希号的签约作者“树炎彬”
本文概览: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1.推动地球和生物界的发展和进化 地球形成初期,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地球的大气中,也没有游离氧。地球上最早...
文章不错《绿色植物与环境有什么关系?》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