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西历史文化名人故事

古代山西历史名人故事篇1

 春秋时候 ,晋献公听信谗言 ,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 ,在外流亡十九年 。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 ,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 ,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 、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 ,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 ,话虽然这么说 ,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 ,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

 四年后 ,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 。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 ,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 ,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缉法光盒叱谷癸贪含楷 ,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

 文公守诺重信 ,另一方面也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看出不能和楚军硬碰,退避三舍也是为了避开楚军的锐气。

古代山西历史名人故事篇2

 霍去病是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武帝卫皇后的姐姐少儿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 ,其舅父卫青是抗击匈奴的名将 。汉朝的大将军 。西汉初年,北方匈奴屡为边患。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的侵略进行反击。元朔六年(前123) ,年仅18岁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征 。他率领800骑兵长途奔袭,斩获匈奴2000余人 ,战功冠于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与匈奴军的战斗中 ,霍去病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共斩俘匈奴10万余人。汉武帝很喜欢这个名将,曾下令给他建造府第 ,但霍去病却拒绝了 。他说:?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 名言 ,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仅24岁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十分痛惜 ,在自己将来的陵墓茂陵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状如祁连山的坟墓,用以表彰他抗击匈奴的卓著功绩 。

古代山西历史名人故事篇3

 元昊称帝反宋以后,宋仁宗抽调一批禁军到陕西去帮助防守。在这批禁军中 ,出现了一个英勇善战的将领,他就是北宋名将狄青。

 狄青是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本领高强 ,擅长骑马 射箭  。他刚到陕西,还是一个低级军官。当时,将士大多胆小怕死 ,只有狄青艺高胆大,因此经常担任先锋。

 狄青打仗的时候,有个特点 。他每次上阵 ,都披头散发 ,脸上罩着一个铜面具 。他在敌阵中往来冲杀,勇猛异常,西夏军没有一个抵挡得住 ,以为是天神天将下凡,因此给他起了一个外号,称他?狄天使?。

 狄青打仗 ,也很有智谋。有一次,狄青率领少量军队,在泾原和西夏军作战 。西夏军人数很多 ,狄青想,敌众我寡,如不采用奇计 ,无法取胜。于是,他下令军中,出战时不用弓箭 ,都拿刀枪 ,以钲(古代军队中所用的打击乐器,用铜制成)声作为号气,第一次敲钲 ,全军停止不动;第二次敲钲,全军退却,但仍排好阵势;钲声一停 ,全军转身向前,大喊大叫,向敌军冲杀过去。宋军士兵还都按照这一办法 ,作了演习 。

 第二天,宋军出战。他们还没有跟西夏军接战,军中第一次钲声就响了 ,宋军士兵全部停下来不动。第一次钲声刚过,第二次钲声又响了,宋军士兵又突然退却了 。西夏士兵一向惧怕狄青 ,这次看了宋军的出战情况 ,不觉大笑说:?哪有这样的打法,谁说狄天使勇猛善战!?

 就在这时候,宋军的钲声突然停止了 ,宋军将士顿时转过身来,大声喊杀,冲入西夏军阵中。敌人措手不及 ,乱成一团,吓得四散逃奔,很多人都自相践踏而死。这一仗 ,狄青以奇计制敌,取得了大胜 。

 陕西有个官员,和狄青谈论军事 ,非常赏识他的才能,就把他推荐给韩琦和范仲淹。

 韩琦和范仲淹召见狄青,向他问了一些问题 ,觉得他确是一个人才 ,只是读书不多,缺少见识。

 于是,范仲淹就劝告他说:?你如今当了将官 ,要多读点书才行 。做将官的,不知古今,不懂兵法 ,只是个人之勇,怎么能为国家建立更大的功业呢

 狄青听了,连连点头 ,便请范仲淹指点 。范仲淹就拿出一部《左氏春秋》,送给狄青,要他先好好了解古代的一些战争历史。

 狄青非常感激地接受了这部书。打这以后 ,他刻苦学习,读完了这部《左氏春秋》,又读完了秦 、汉以来的很多兵法著作 。他的军事学识更丰富了 ,名声也更大了。

 他在西北的四年当中 ,大大小小的仗打了二十五次,身上受了八次箭伤,也为宋朝立了不少功劳。

 宋仁宗对狄青很看重 ,除了提升他以外,还很想召见他 。恰巧西夏军又侵犯渭州,狄青要去抗敌 ,不能去京城。宋仁宗只好叫人给狄青画了肖像,送到朝廷。

 后来,北宋和西夏订立了和议 ,宋仁宗才把他调回京城,让他担任了马军副都指挥使 。

 狄青出身士兵。宋代为了防止士兵逃跑,在他们脸上刺上字 ,再涂上墨做记号,皮肤上留下青黑色的字迹,称做面涅。狄青当过小兵 ,脸上也留有面涅 。

 宋仁宗召见狄青 ,看到他脸上的面涅,觉得跟他如今的身份很不相称,便命他敷上药 ,把脸上的字迹除掉。

 狄青不同意这样做。他回答说:?陛下不问我的出身低微,按照功劳提拔我,我才有今天这样的地位 。这些字迹 ,我愿意留着,让士兵们看了,知道应该发奋向上 。?

 宋仁宗听了 ,非常赞赏,对他也更加看重了。

 西夏战事平息后不多几年,南方又出现了一个割据政权。广源州酋长侬智高起兵反宋 ,他攻占邕(yōng)州(今广西南宁),建立大南国,自称仁惠皇帝 ,随后又一连攻下了九个州 ,还进犯广州 。宋朝的许多守城官吏,吓得丢掉城池逃跑了。有些地方的百姓逃到山谷中避难,侬智高追到山谷中 ,放一把火,把避难者一齐烧死。

 宋仁宗非常忧虑 。狄青就上书朝廷,请求前去作战。第二天 ,狄青上朝,对宋仁宗说:?臣出身行伍,没有别的可以报答国家。我只要带领一支精锐骑兵 ,再调拨一些禁军,就可以平定侬智高 。?

 宋仁宗马上任命狄青为宣抚使,率领三万人马前去。第二年 ,狄青攻破了邕州。侬智高逃到大理,被杀死了 。

 狄青平定侬智高割据政权,又立了大功。宋仁宗拜他为枢密使 ,让他掌管军权 ,还赏赐他一所住宅。

看了古代山西历史名人故事还看:

1. 历史名人的励志故事

2.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大全

3. 山西近代历史人物

4. 山西民间故事

5. 古代励志故事大全

古代历史小故事一年级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而且内容精确详细 ,每一个 历史 故事 都是一个时代的标识,对于当时的环境来时是很重要的,对于历史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古代经典历史故事 ,欢迎查阅 。

古代经典历史故事1

战国末年,陈轸和张仪同时担任秦惠王手下的大臣。张仪非常嫉妒陈轸的才能,想要除掉陈轸 ,于是,他就在秦惠王面前说陈轸的坏话:“陈轸这个人经常出使楚国,这原本是为了发展秦楚两国的友好关系。可是现在 ,楚国对我们秦国并不友好,而对陈辁个人却异常友好,依我所见 ,这恰恰表明了陈轸这个人为楚国利益考虑得多 ,而为秦国利益考虑得少啊!我没有办法同如此不忠大王之人共事,恳清大王将他轰走 。如果他表示要到楚国去,还请大王把他杀掉。”

听了张仪的这番话话 ,秦惠王将信将疑,于是就派人召来陈轸。陈轸一到,秦惠王便问他是否有离开秦国而前往楚国的打算 。

陈轸回答道:“如果大王不相信我而将我赶离秦国的话 ,我肯一定会去楚国。何是,我这么做是为了表明,我并不是私下投靠了楚国。现在 ,让我给大王讲一个故事吧 。

“从前,有个楚国人娶了大小两个老婆,他的邻居有一个人十分好色 ,一天,他便调戏了这个楚国人的大老婆,结果 ,被这个大老婆骂得狗血淋头。然后 ,这个人死不悔改,又去调戏那个楚国人的小老婆,结果那个小老婆仗着自己有几分姿色却反过来勾引他。过了没多久 ,这两个老婆的丈夫就生病去世了 。这时候,便有人问那个调戏人妻的人,说:‘现在那个楚国人已经死掉了 ,你想要娶谁做老婆呢?是那个年长的寡妇?还是娶那个有几分姿色的小老婆?其他人原本以为这个人会说娶那个小老婆,岂料这个人却回答说:‘当然是娶那个年长的。’问话的人不解地问:‘那个年龄大的寡妇不是曾经骂过你吗?而年少的又有几分姿色的不是曾经与你有过私情吗?你为什么要放弃那个年少的而娶那个年长的呢?’这个人说:‘如果作为一个局外人的话,我当然希望她能够来勾引我;但是如果是作为妻子的话 ,我当然希望她能够拒绝并责骂前来调戏她的人。’ ”

“如今楚王乃是贤明的君主,昭阳是贤明的楚相 。身为秦国的臣子,我如果胳膊时往外拐 ,为楚国考虑得多而为秦国考虑得少,楚王肯定不会收留我,昭阳也断然不会和我共事 。我又有什么理由去投靠楚国呢? ”

看到陈轸从宫中走出来后 ,张仪立刻就进宫拜见秦惠王 ,他问:“陈轸是否要说他即将去楚国呢?”

秦惠王答道的确如此。

张仪说:“假如陈轸之前没有为楚国出力,站在楚国那一边的话,楚王又为什么要接纳他?”

秦惠王说:“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如今听r陈轸的话,我就茅塞顿开丫。伍子胥这个人忠心耿耿 ,忠于自己的君主,为此,天下所有的君主都争着让他成为自己的臣子;曾参孝顺自己的父母 ,为此,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都愿意曾参成为自己的儿子 。被休弃的媳妇如果又嫁了本乡本土的人家,那么 ,她肯定是个好媳妇。陈轸身为秦国的臣子,如果他不忠于秦国,那么 ,楚王又如何会收留不忠于自己国家的人做自己的臣子呢? ”

从此以后 ,秦王都对陈轸十分信任,并给他优厚的待遇。

古代经典历史故事2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 。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 ,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 ,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 。历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鲁国 ,因为他要留在京城处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儿子伯禽长大了 ,就派伯禽代他到鲁国去做国君。

伯禽临走的时候,问他父亲有什么嘱咐 。周公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 ,当今天子的叔叔 ,你说我的地位怎么样?”

伯禽说:“那自然是很高的了。”

周公说:“对呀!我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是我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急事 ,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 ,我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我这样做,还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这儿来呢 。你到了鲁国 ,不过是个国君,可不能骄傲啊! ”

伯禽连连点头,表示一定记住父亲的教导 。

周公尽心尽意辅助成王 ,管理国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却在外面造谣,说周公有野心 ,想要篡夺王位啦!

纣王的儿子武庚虽然被封为殷侯 ,但是受到周朝的监视,觉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 ,重新恢复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 ,还煽动东夷中几个部落,闹起叛乱来。

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谣言,闹得镐京也沸沸扬扬 ,连召公奭听了也怀疑起来。成王年小不大懂事,更闹不清是真是假,对这位辅助他的叔父也有点信不过 。

周公心里很难过 ,他首先向召公奭披肝沥胆地谈了一次话,告诉召公奭,他决没有野心 ,要他顾全大局 ,不要轻信谣言。召公奭被他这番诚恳的话感动,消除了误会,重新和周公合作。周公在安定了内部之后 ,毅然调动大军,亲自率领大军东征 。

这时候,东方有几个部落像淮夷 、徐戎等 ,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动。周公下命令给太公望,授权给他 ,各国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讨。这样 ,由太公望控制了东方,他自己全力对付武庚 。

费了三年的工夫,周公终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乱 ,把带头叛乱的武庚杀了。管叔一看武庚失败 ,自己觉得没有面目见他的哥哥和侄儿,上吊自杀了。周公平定了叛乱,把霍叔革了职 ,对蔡叔办了一个充军的罪 。

在周公东征的过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贵族成了俘虏。因为他们反抗周朝,所以叫他们是“顽民”。周公觉得让这批人留在原来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时 ,又觉得镐京在西边,要控制东部的广大中原地区很不方便,就在东面新建一座都城 ,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把殷朝的“顽民”都迁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 。

打那以后 ,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 。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周公辅助成王执政了七年 ,总算把周王朝的统治巩固下来 ,他还制订了周朝一套典章制度。到周成王满二十岁的时候,周公把政权交给成王管理 。

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 ,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叫做“成康之治 ”。

古代经典历史故事3

以前,有个举人叫刘蕡 ,他是个直言不讳之人。他为人正直,意见鲜明 。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身边的人都是这么看待他的。

唐文宗李昂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 。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 ,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 ,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帅。

这份考卷落在几个考官手里,考官们传来传去地看 ,赞不绝口 ,觉得不但文采好,而且说理精辟,是篇难得的好 文章 。但是到了决定录取的时候 ,谁也不敢表示态度,因为录取了刘蕡,得罪了宦官 ,他们的位子也就保不住了 。

结果,跟刘蕡一起来投考的二十二人都中了,刘蕡却落了选。刘蕡是大家公认的杰出人才 ,这次因为说了些正直话落选,大家都觉得委屈了他。中选的举人说:“刘蕡落选,我们倒中了榜 ,太叫人惭愧了 。”

唐文宗在宦官操纵之下过日子,自己也很气恼,他一心一意想除掉宦官 。有一次 ,唐文宗生了一场病 ,急于找医生。正好宦官头子李守澄手下有个官员叫做郑注,精通医道。王守澄把他推荐给唐文宗治病 。文宗服了他的药,果然病一天天好了起来。唐文宗很高兴 ,召见郑注,发现郑注口齿伶俐,像是个有才干的人 ,就把他提拔为御史大人。

郑注有个朋友李训,原是个很不得志的小官员,听到郑注受到朝廷重用 ,就带了一些礼物求见郑注 。郑注正好想找个帮手,就请王守澄把李训推荐给文宗。李训也得到文宗的信任,后来 ,竟被提升为宰相。

李训、郑注两人取得了唐文宗的信任,文宗把自己想除掉宦官的心事告诉他们 。他们就跟文宗秘密商量,想法削弱王守澄的权。他们打听到王守澄手下有个宦官仇士良 ,跟王守澄有矛盾 ,就请文宗封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带领一部分禁卫军。

接着,李训又解除了王守澄的兵权 。王守澄失了兵权 ,就容易摆布了。最后,唐文宗给王守澄一杯毒酒,把他杀了。

去了王守澄 ,接下来就要除掉仇士良了 。李训经过一番策划,联络了禁卫军将军韩约,决定动手 。公元835年的一天 ,唐文宗上朝的时候,韩约上殿启奏,说禁卫军大厅后院的一棵石榴树上 ,昨天夜里降了甘露。

原来,封建王朝是最讲迷信的,天降甘露被认为是好兆头。李训当即带领文武百官向文宗庆贺 ,还请唐文宗亲自到后院观赏甘露 。

唐文宗命令宰相李训先去察看。李训装模作样到院子里去兜了一转回来说:“我去看了一下 ,恐怕不是真的甘露,请陛下派人复查。”

唐文宗又命令仇士良带领宦官去观看 。仇士良叫韩约陪着一起去。韩约走到门边,神情紧张 ,脸色也发白了。仇士良发现这个情况,觉得奇怪,问韩约说:“韩将军 ,您怎么啦? ”

正说着,一阵风吹来,吹动了门边挂的布幕 。仇士良发现布幕里埋伏了不少手拿明晃晃武器的兵士。

仇士良大吃一惊 ,连忙退出,奔回唐文宗那里。李训看到仇士良逃走,立刻命令埋伏的卫士赶上去 。哪知道仇士良和宦官们已经把文宗抢在手里 ,把他拉进软轿,抬起就走。

李训赶上去,拉住文宗的轿子不放 ,一个宦官抢前一步 ,朝李训劈胸一拳,把他,在地。仇士良趁机扶着文宗的软轿 ,进内宫去了 。

李训预谋失败,只好从小吏身上讨了一件便衣,化装逃走 。仇士良立即派兵出宫 ,大规模逮捕一些参加预谋的官员,把他们全都杀害。李训东奔西逃,走投无路 ,在路上被杀。郑注正从凤翔带兵进京,得到消息,想退回凤翔 ,也被监军的宦官杀死 。

唐文宗和李训、郑注策划的杀宦官的计谋彻底失败,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历把这个事件称为“甘露之变”。

从这个事件后,宦官把唐文宗严密监视起来 ,唐文宗的日子更不好过 。过了五年得病死去。仇士良立文宗的兄弟李炎即位 ,这就是唐武宗。

古代经典历史故事4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 、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 ,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 ,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 ,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 ,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 ,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 ,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去了 ,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 ,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 ,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 ,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

太阳出来了 ,雾要散了 ,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 ,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 ”

古代经典历史故事5

诸葛亮在推动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运筹对曹军作战的方略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超人才智 ,使器量狭小的周瑜妒火中烧。为解除诸葛亮对他的威胁,周瑜又设下置诸葛亮于死地的圈套。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 ,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 ”

诸葛亮说:“用弓箭 。”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 ,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

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说:“操军即日将至 ,若候10日 ,必误大事。”

接着,诸葛亮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 。周瑜一听大喜 ,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 ,诸葛亮必死无疑。

不久,诸葛亮碰到了东吴的鲁肃,对他说:先生 ,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 ,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 ,我的计划就完了 。 ”

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 ,但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 。见到周瑜,也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品。周瑜听罢说:“到了第三天 ,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 ,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 ,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 ”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 ,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当夜,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 。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 ,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天还没亮 ,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 ,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坦然地告诉他:“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夜里,曹操不敢贸然出战。你我放心饮酒取乐 ,等大雾散尽回去 。 ”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 ,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 射箭 ,不让他们近前。”霎时间 ,箭飞蝗,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 。过些时间,诸葛亮又令船队头东尾西 ,靠近水寨 ,并嘱加劲地擂鼓呐喊 。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 。曹操知道上了当 ,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船队返营后 ,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 ” 。鲁肃见了周瑜 ,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商部落为营救商汤 ,不得不用美女和贿赂夏桀。商汤获释回到部落,决心,夏朝 。他重用德才兼备的伊尹为师 ,暗结夏都中的反夏同盟祝融氏 ,起兵讨伐夏桀。商军与祝融里应外合,攻克夏都。夏桀带美女沿颍河逃向东南,途中不禁奔波而死 。商汤在夏都东侧他的先王帝故都---毫(今偃师市)这个地方建立商都 ,开始了中国历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的统治。

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对人类历史起到推动作用的人物 ,考古学佐证,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明兴亡、知更替,可以医愚,可以清心,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古代历史小 故事 一年级 ,欢迎查阅。

古代历史小故事一年级1

战国末年,陈轸和张仪同时担任秦惠王手下的大臣 。张仪非常嫉妒陈轸的才能,想要除掉陈轸 ,于是,他就在秦惠王面前说陈轸的坏话:“陈轸这个人经常出使楚国,这原本是为了发展秦楚两国的友好关系 。可是现在 ,楚国对我们秦国并不友好 ,而对陈辁个人却异常友好,依我所见,这恰恰表明了陈轸这个人为楚国利益考虑得多 ,而为秦国利益考虑得少啊!我没有办法同如此不忠大王之人共事,恳清大王将他轰走。如果他表示要到楚国去,还请大王把他杀掉。”

听了张仪的这番话话 ,秦惠王将信将疑,于是就派人召来陈轸 。陈轸一到,秦惠王便问他是否有离开秦国而前往楚国的打算。

陈轸回答道:“如果大王不相信我而将我赶离秦国的话 ,我肯一定会去楚国。何是,我这么做是为了表明,我并不是私下投靠了楚国 。现在 ,让我给大王讲一个故事吧。

“从前,有个楚国人娶了大小两个老婆,他的邻居有一个人十分好色 ,一天 ,他便调戏了这个楚国人的大老婆,结果,被这个大老婆骂得狗血淋头。然后 ,这个人死不悔改,又去调戏那个楚国人的小老婆,结果那个小老婆仗着自己有几分姿色却反过来勾引他 。过了没多久 ,这两个老婆的丈夫就生病去世了。这时候,便有人问那个调戏人妻的人,说:‘现在那个楚国人已经死掉了 ,你想要娶谁做老婆呢?是那个年长的寡妇?还是娶那个有几分姿色的小老婆?其他人原本以为这个人会说娶那个小老婆,岂料这个人却回答说:‘当然是娶那个年长的。’问话的人不解地问:‘那个年龄大的寡妇不是曾经骂过你吗?而年少的又有几分姿色的不是曾经与你有过私情吗?你为什么要放弃那个年少的而娶那个年长的呢?’这个人说:‘如果作为一个局外人的话,我当然希望她能够来勾引我;但是如果是作为妻子的话 ,我当然希望她能够拒绝并责骂前来调戏她的人 。’”

“如今楚王乃是贤明的君主,昭阳是贤明的楚相。身为秦国的臣子,我如果胳膊时往外拐 ,为楚国考虑得多而为秦国考虑得少 ,楚王肯定不会收留我,昭阳也断然不会和我共事。我又有什么理由去投靠楚国呢? ”

看到陈轸从宫中走出来后,张仪立刻就进宫拜见秦惠王 ,他问:“陈轸是否要说他即将去楚国呢?”

秦惠王答道的确如此 。

张仪说:“假如陈轸之前没有为楚国出力,站在楚国那一边的话,楚王又为什么要接纳他?”

秦惠王说:“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如今听r陈轸的话,我就茅塞顿开丫 。伍子胥这个人忠心耿耿 ,忠于自己的君主,为此,天下所有的君主都争着让他成为自己的臣子;曾参孝顺自己的父母 ,为此,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都愿意曾参成为自己的儿子。被休弃的媳妇如果又嫁了本乡本土的人家,那么 ,她肯定是个好媳妇。陈轸身为秦国的臣子 ,如果他不忠于秦国,那么,楚王又如何会收留不忠于自己国家的人做自己的臣子呢? ”

从此以后 ,秦王都对陈轸十分信任,并给他优厚的待遇 。

古代历史小故事一年级2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 ,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 ,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 。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鲁国 ,因为他要留在京城处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儿子伯禽长大了 ,就派伯禽代他到鲁国去做国君 。

伯禽临走的时候 ,问他父亲有什么嘱咐。周公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今天子的叔叔 ,你说我的地位怎么样?”

伯禽说:“那自然是很高的了。”

周公说:“对呀!我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是我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急事 ,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 ,我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 。我这样做,还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这儿来呢。你到了鲁国 ,不过是个国君,可不能骄傲啊! ”

伯禽连连点头,表示一定记住父亲的教导。

周公尽心尽意辅助成王 ,管理国事 ,可是他的弟弟管叔 、蔡叔却在外面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夺王位啦!

纣王的儿子武庚虽然被封为殷侯 ,但是受到周朝的监视,觉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 ,重新恢复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 ,还煽动东夷中几个部落,闹起叛乱来 。

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谣言,闹得镐京也沸沸扬扬 ,连召公奭听了也怀疑起来 。成王年小不大懂事,更闹不清是真是假,对这位辅助他的叔父也有点信不过。

周公心里很难过 ,他首先向召公奭披肝沥胆地谈了一次话 ,告诉召公奭,他决没有野心,要他顾全大局 ,不要轻信谣言。召公奭被他这番诚恳的话感动,消除了误会,重新和周公合作 。周公在安定了内部之后 ,毅然调动大军,亲自率领大军东征。

这时候,东方有几个部落像淮夷、徐戎等 ,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动。周公下命令给太公望,授权给他 ,各国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讨 。这样 ,由太公望控制了东方 ,他自己全力对付武庚。

费了三年的工夫,周公终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乱,把带头叛乱的武庚杀了。管叔一看武庚失败 ,自己觉得没有面目见他的哥哥和侄儿,上吊自杀了 。周公平定了叛乱,把霍叔革了职 ,对蔡叔办了一个充军的罪。

在周公东征的过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贵族成了俘虏。因为他们反抗周朝,所以叫他们是“顽民” 。周公觉得让这批人留在原来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时 ,又觉得镐京在西边,要控制东部的广大中原地区很不方便,就在东面新建一座都城 ,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把殷朝的“顽民”都迁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

打那以后 ,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 ,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

周公辅助成王执政了七年,总算把周王朝的统治巩固下来 ,他还制订了周朝一套典章制度 。到周成王满二十岁的时候,周公把政权交给成王管理。

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 ,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叫做“成康之治 ”。

古代历史小故事一年级3

宋太祖稳定了内部,雄心勃勃 ,准备出兵统一全国 。当时,五代时期的“十国”,留下来的北方有北汉 ,南方还有南唐 、吴越、后蜀、南汉 、南平等。要统一全国,该先从哪里下手呢?先打北汉,还是先打南方呢?宋太祖想了几天 ,还是决定不下来。

一天夜里 ,风雪交加 。赵普正在家里烤火取暖,忽然听得门外一阵敲门声。赵普心里奇怪,这么寒冷的夜里 ,还有谁会来找他?他打开门一看,只见一个人披着斗篷,在雪地里站着。赵普定睛一看 ,大吃一惊,原来来的竟是宋太祖 。

赵普连忙把宋太祖请进屋里,拨红了炭火 ,在炭火上炖上肉,叫他老妻拿出酒来招待。

赵普问:“雪下得这么大,陛下为什么还要出来?”

宋太祖说:“我想起一件事 ,反正睡不着,就来找你商量一下 ”

赵普想了一会,说:“如果我们先打下北汉 ,就会受到辽朝的威胁。还不如先削平南方 ,回过头来再打北汉 。小小北汉,不过像弹丸一样大,晚一点收拾也跑不了。 ”

宋太祖笑着说:“我们想到一起去了。”

宋太祖和赵普决定了先南后北的计划以后 ,约摸花了十年时间,先后出兵消灭了南平 、后蜀、南汉 。这样,南方的割据政权只留下南唐和吴越两国 。

南唐是“十国”中的一个割据政权 ,那里土地肥沃,没有像中原那样遭到战争的破坏,所以经济繁荣 ,国力富裕。但是,南唐的国主都是政治上十分昏庸无能的人,后来弄得国力渐渐衰弱下来。

最后的一个国主李煜(音yù) ,历称南唐后主,是一个的词人,对诗词、音乐 、书画 ,十分精通 ,可就是不懂得处理国事 。北宋建国后,李煜每年向北宋进贡大量金银财宝,想维持他的地位。后来 ,他看到宋太祖接连消灭了周围三个小国,才着慌起来,赶快派使者给宋太祖送去一封信 ,表示愿意取消南唐国号,自己改称“江南国主 ”。但是这一点小小让步,怎么能改变宋太祖统一中国的决心呢 。

公元974年九月 ,宋太祖派大将曹彬、潘美带领十万大军分水陆两路攻打南唐。曹彬从荆南带领水军沿江东下,很快就占领了池州(今安徽贵池),进驻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市)。潘美带领的步兵到了江北 ,被辽阔的江面挡住了进军的道路 。

有人向宋军献计,如果用竹筏和大船搭成浮桥,步兵就可以全部顺利过江。潘美听了这个计策 ,马上赶造浮桥。这个消息传到南唐的国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南唐君臣正在喝酒 。李后主问周围大臣该怎么办?大臣说:“自古以来,没听说搭浮桥过江的,一定办不成!”

后主听了 ,哈哈大笑说:“我早说他们是小孩子闹着玩罢了。”

过了三天,宋军搭好浮桥,潘美的步兵像在陆地上行军一样 ,跨过长江。南唐的守将败的败,投降的投降 。十万宋军很快就打到金陵城边 。

那时候,李后主还正在宫里跟一批和尚道士诵经讲道 ,宋军到了城外,他还蒙在鼓里呢。有一天,他到城头上巡视 ,发现城外到处飘扬着宋军旗帜,这才大吃一惊,回宫以后 ,派大臣徐铉(音xuàn)到东京去求和。

徐铉见了宋太祖说:“李煜待陛下 ,就像儿子待父亲一样孝顺,为什么还要讨伐他? ”

宋太祖反问说:“那么你倒 说说 ,父亲和儿子能分成两家吗?”

徐铉没话说 ,回到金陵向李后主回报 。过了一个月,末军围城越来越紧,李后主又派徐铉到东京去。

徐铉苦苦恳求宋太祖不要进攻金陵 ,宋太祖听得不耐烦,一手按住利剑,怒气冲冲地说:“你不要多说了。李煜并没有什么罪 。但是现在天下一家 ,我的床边,怎么能让别人睡着打呼噜呢!”

徐铉眼看再恳求也没用,只好再回到金陵。李后主听了回报 ,知道求和没有希望,连忙调动驻守上江的十五万大军来救。兵到皖口,受到宋军两路夹攻 。南唐军放火烧宋军。哪知正碰到起北风 ,火反烧了自己。南唐军全军覆没 。

曹彬派人进城告诉李后主 ,劝他趁早投降,免得城里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到毁灭。后主还想拖下去,曹彬就下令攻城。

第二天 ,城被攻破了 。曹彬率领宋军整队进城,秩序井然 。李后主叫人在宫里堆了柴草,准备放火自杀 ,但是毕竟没有这个勇气。最后还是带着大臣出宫门,向曹彬投降。

李后主被押到东京,宋太祖对他还比较优待 。但是李后主从一个尽情享乐的国君变成一个亡国的俘虏 ,心里十分辛酸,每天流着眼泪过日子。他本来是写词的能手,在这段时期里 ,写了一些感情忧伤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就是他这段时期词作中的名句。

古代历史小故事一年级4

以前,有个举人叫刘蕡 ,他是个直言不讳之人。他为人正直 ,意见鲜明 。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身边的人都是这么看待他的。

唐文宗李昂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 。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 ,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 ,把兵权交给将帅。

这份考卷落在几个考官手里,考官们传来传去地看,赞不绝口 ,觉得不但文采好,而且说理精辟,是篇难得的好 文章 。但是到了决定录取的时候 ,谁也不敢表示态度,因为录取了刘蕡,得罪了宦官 ,他们的位子也就保不住了 。

结果 ,跟刘蕡一起来投考的二十二人都中了,刘蕡却落了选 。刘蕡是大家公认的杰出人才,这次因为说了些正直话落选 ,大家都觉得委屈了他。中选的举人说:“刘蕡落选,我们倒中了榜,太叫人惭愧了。”

唐文宗在宦官操纵之下过日子 ,自己也很气恼,他一心一意想除掉宦官 。有一次,唐文宗生了一场病 ,急于找医生。正好宦官头子李守澄手下有个官员叫做郑注,精通医道。王守澄把他推荐给唐文宗治病 。文宗服了他的药,果然病一天天好了起来。唐文宗很高兴 ,召见郑注,发现郑注口齿伶俐,像是个有才干的人 ,就把他提拔为御史大人。

郑注有个朋友李训 ,原是个很不得志的小官员,听到郑注受到朝廷重用,就带了一些礼物求见郑注 。郑注正好想找个帮手 ,就请王守澄把李训推荐给文宗。李训也得到文宗的信任,后来,竟被提升为宰相。

李训、郑注两人取得了唐文宗的信任 ,文宗把自己想除掉宦官的心事告诉他们 。他们就跟文宗秘密商量,想法削弱王守澄的权。他们打听到王守澄手下有个宦官仇士良,跟王守澄有矛盾 ,就请文宗封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带领一部分禁卫军。

接着,李训又解除了王守澄的兵权 。王守澄失了兵权 ,就容易摆布了 。最后,唐文宗给王守澄一杯毒酒,把他杀了。

去了王守澄 ,接下来就要除掉仇士良了。李训经过一番策划 ,联络了禁卫军将军韩约,决定动手 。公元835年的一天,唐文宗上朝的时候 ,韩约上殿启奏,说禁卫军大厅后院的一棵石榴树上,昨天夜里降了甘露。

原来 ,封建王朝是最讲迷信的,天降甘露被认为是好兆头。李训当即带领文武百官向文宗庆贺,还请唐文宗亲自到后院观赏甘露 。

唐文宗命令宰相李训先去察看。李训装模作样到院子里去兜了一转回来说:“我去看了一下 ,恐怕不是真的甘露,请陛下派人复查。”

唐文宗又命令仇士良带领宦官去观看 。仇士良叫韩约陪着一起去。韩约走到门边,神情紧张 ,脸色也发白了。仇士良发现这个情况,觉得奇怪,问韩约说:“韩将军 ,您怎么啦? ”

正说着 ,一阵风吹来,吹动了门边挂的布幕 。仇士良发现布幕里埋伏了不少手拿明晃晃武器的兵士。

仇士良大吃一惊,连忙退出 ,奔回唐文宗那里。李训看到仇士良逃走,立刻命令埋伏的卫士赶上去 。哪知道仇士良和宦官们已经把文宗抢在手里,把他拉进软轿 ,抬起就走 。

李训赶上去,拉住文宗的轿子不放,一个宦官抢前一步 ,朝李训劈胸一拳,把他在地。仇士良趁机扶着文宗的软轿,进内宫去了。

李训预谋失败 ,只好从小吏身上讨了一件便衣,化装逃走 。仇士良立即派兵出宫,大规模逮捕一些参加预谋的官员 ,把他们全都杀害。李训东奔西逃 ,走投无路,在路上被杀。郑注正从凤翔带兵进京,得到消息 ,想退回凤翔,也被监军的宦官杀死 。

唐文宗和李训 、郑注策划的杀宦官的计谋彻底失败,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历把这个事件称为“甘露之变”。

从这个事件后 ,宦官把唐文宗严密监视起来,唐文宗的日子更不好过 。过了五年得病死去。仇士良立文宗的兄弟李炎即位,这就是唐武宗。

古代历史小故事一年级5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 ,是顺应时势而生的,时势造英雄,齐桓公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时间追溯到公元前716年 ,齐桓公诞生的时候。作为家里庶出的幼子,齐桓公在王位继承上是没有任何优势的,而他的身份和地位也是没为他赢得足够多的尊敬。但后来 ,他却成为了一国之君 ,再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的成功可以说令大多数人都惊叹,他是天子骄子 ,是春秋时期的一匹黑马 。

齐桓公,姜姓,吕氏 ,名小白 。他被称为姜小白又被称为吕小白,或是公子小白,他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 ,也是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齐桓公的母亲为卫国人。单单从公子小白的出生背景来说,小白是王位继承者中最弱的一个 ,因为他是家族的幼子,根据周朝的嫡长子制度,小白是没有机会接触到王位的 。那么他为何又能够走到今天的这个地步 ,并且最后成功问鼎中原?

时势造英雄 ,齐襄公的去世,给小白一个极大的机会。因为这是齐桓公小白第一次这么正式地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在齐襄公还在位时,刻薄寡恩 ,生活奢侈腐败,恐怕是他的臣民对他最深的印象 。齐襄公生活在安逸的日子里,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来临 ,就在他的一次偶然的外出打猎,被人突然袭击了,这一个袭击对于齐襄公来说是致命的 ,受伤很严重,很快就不治身亡,齐襄公一死 ,齐国很快就内乱。此时的齐桓公,他的老师是鲍叔牙,鲍叔牙早就看出了齐襄公去世之后的情况 ,他跟齐桓公讲齐国应该不久就会发生大的动乱 ,公子小白应该尽早奔赴国外逃亡,公子小白一向都很听鲍叔牙的话,这次也由鲍叔牙带着自己逃奔到了莒国 ,莒国是嬴姓诸侯,位于齐国东南、鲁国以东,也是东方一个大邦。

而齐桓公的另一位兄弟公子纠 ,也在管仲的带领下逃到了鲁国 。两兄弟在这两个国家一直没有消息和动静,齐国的政坛此时正被攥在公孙无知的手里,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对公子纠的掌权并不以为然 ,他们依旧没有行动只是默默关注着齐国的新动向。他们都很清楚一点:公孙无知不会在国君的位子上坐得太久。作为幼子,公子小白当然没有能力挑战二哥公子纠的继承权,但是这一次他决定试试 。

齐桓公敢和兄长争夺王位 ,很大的原因来自于,在他背后一个强大的政治势力,这些暗中支持公子小白的人 ,绝非泛泛之辈。公子小白在年幼时期就喜好结交贤才 ,高氏 、国氏都是周天子亲封的卿大夫,“高敬仲,国之世臣 ,素有才望,为人情服”,高氏、国氏是牢不可破的同盟 ,因而囯氏家族也成为公子小白的支持者,小小年纪的齐桓公就知道要笼络德才兼备的人,作为自己强大的政治后盾。公孙无知没有自己稳固的党羽 ,也不怎么受到国家上下的欢迎,他所主导的政坛被也是迟早的事情 。

在公孙无知死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迅速地赶回齐国 ,两个公子的信使都在争取最后的入场券,上演了一场春秋时期的“速度与激情 ”,正当两位公子马不停蹄赶往王位的路上 ,公子纠的老师管仲心里生发出了一个主意 。他想公子小白是个祸患不能留下来 ,与其与时间赛跑,还不如将他杀了,永绝后患。于是 ,在中途他和公子纠埋伏在半道,管仲见到公子小白的车一出现,便举起弓箭径直射向公子小白 ,公子小白应声倒在车里,惊魂未定的鲍叔牙慌忙将公子小白扶起,见到小白并无大碍 ,这一箭在他的腰带上,鲍叔牙将计就计,伪装成小白已死的假象。公子纠便信以为真 ,以为高枕无忧还放慢了前行的速度,甚至还在途中大摆庆功宴 。没想到,来到齐国后 ,小白早已经登上了王位。

齐桓公小白 ,在经历内乱回国之后,不仅没有受到阻力,反而迅速就登基即位 ,进行齐国的拨乱反正,从而开启了齐国的新篇章。而在即位后不仅没有计较管仲“一箭之仇 ”,反而对他予以信任和重用 ,之后管仲尽全力辅助齐桓公整顿军队,发展生产,促进外交 ,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

知人善任、胸有大志 、励精图治这是公子小白能够

本文来自作者[孤春]投稿,不代表言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ejiaoyi.cn/leyi/8589.html

(38)
孤春的头像孤春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孤春的头像
    孤春 2025年10月29日

    我是言希号的签约作者“孤春”

  • 孤春
    孤春 2025年10月29日

    本文概览:古代山西历史名人故事篇1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

  • 孤春
    用户102901 2025年10月29日

    文章不错《古代山西历史文化名人故事》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言希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