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提出养生四方面:饮食、起居 、运动、情志。
中医的养生之道是通过各种方法来维持生命、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那么保健有多少方面呢?《黄帝内经》提出养生四方面:饮食、起居、运动、情志。
饮食:适度饮食
养生首先强调“调和阴阳 ”。饮食是人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和能量以求生存的主要途径 。它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
中国养生学主要有四大流派,都有一个来源:易经。四家指的是道家 、儒家、佛家、医家。儒家重阳,道家重阴 ,佛家重修心 。当然,严格来说佛法不讲养生,但客观来说,佛法是最健康的。
佛家讲修心吃素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食多食,只吃70%饱。早上吃好,中午吃饱 ,晚上吃少 。佛家所说的“午后不食”,是有一定道理的。按照佛教的说法,菩萨早上吃 ,人中午吃,畜生晚上吃。
就“饮”而言,中国人有饮酒 、饮茶、饮水三大饮 。岐伯这里所说的“饮 ” ,是指饮酒,饮酒要节制。喝茶也应遵循“阴阳相调”的总原则。据《黄帝内经》记载,人分为五体 ,茶分为绿茶、红茶 、绿茶、白茶、黄茶 、黑茶六种 。根据五行,茶分为五类,五类茶与五行一一对应。不同体质的人可以根据五行的原则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茶。
日常生活:有规律的生活
这方面主要是把握十二时辰中的四个时辰——子午猫游的日常生活 。即午夜11:00-1:00,中午11:00-1:00 ,上午5:00-7:00,下午5:00-7:00。
那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和工作呢?先从紫时说起,紫时是一天中最暗的时候 ,阴气最盛的时候 黄帝内经养生 ,也就是阴气已尽,阳气欲生之时。此时 ,万籁俱寂,夜深人静,又到了深度睡眠的时间。紫石为水 ,水为万物之源 。这是生命力开始增长的时候。如果此时还心神不宁,劳碌不息,就会干扰阴阳往来 ,损害元气。按照中医经脉六注的说法 黄帝内经养生 ,胆经在半夜当令,“当”就是值班的意思 。五脏六腑,六脏六腑 ,皆依胆之生,胆之气生,全身的气血都能随之而动。因此 ,半夜一定要睡熟,而且要注意深睡,也就是必须在半夜前的晚上11点之前入睡 ,这样才能保证半夜的深度睡眠。
猫市是早上5:00到7:00 。此时天色基本亮了,天门大开。5:00起床很正常。此时大肠经正时,起床后要正常排便 ,排出垃圾和毒素 。黎明时分,天门打开,所以这个时候地门也要打开 ,连肛门也要打开,养成晨起大便的习惯。
中午,也就是中午11:00到1:00,阳气正盛。经过一上午的劳累和工作 ,到了中午,你会感到疲倦,有些困倦 。这是心经的时间。西班牙和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 ,早上6:00到中午12:00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期,是魔鬼的时间。所以中午小睡一下。有人说我睡不着或者没有条件睡觉,闭上眼睛一会儿就好了 。最好练习冥想一段时间。
酉时 ,即下午5时至7时,肾经正。肾主藏精 。什么是本质?人的肾精是生命之源,就像水一样 ,能滋养万物。“精华”有一个功能。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你可以通过调整细度来获得它 。例如,如果你缺乏红细胞 ,精子就会产生红细胞。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补肾精,这样肾水才不会枯竭,不会滞留。
运动:不要太用力
“劳 ”就是“工作”,劳动的工作 ,养生就是锻炼 。按照现代的说法,不要做无氧运动,要做有氧运动。无氧运动是指人体肌肉在“缺氧”状态下进行的高速、剧烈运动。这种运动强度过大 ,运动量过大,肌肉酸痛,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筋疲力尽 。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供氧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有氧运动的特点是强度小、有节奏 、持续时间长。这种运动可以增加氧气的摄入量,更好地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和脂肪 ,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常见的有氧运动有: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 、健身舞蹈、健美操等 。当然还有太极拳、八段锦 、五禽戏、瑜伽。
精神:形式与精神
真正养生最好的良药是体内的精气神。精、气 、神被称为生命三宝:天有日月星辰三宝,地有水火风三宝,人有神明三宝 。本质、能量和精神。“精 ”是生命最细微的物质 ,“气”是生命的元气,“神”是生命的最高主宰。
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太极图非常形象地描绘了精神、能量与精神交融 、相生相养的关系 。人体三宝中,以神为重。神能引导精气,太极图由白色部分(神)带动。养生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回归神、精、气的和谐统一 ,保持生机无穷 、生机勃勃的状态 。
中医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由于非常注重养生和保健,为我们大家所熟知。道医和汉医与中医都有着很深的渊源 ,中医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一、中医与养生的关系
我们到中医就会想到养生,中医与养生两者密不可分 。对于养生一般没有具体的定义 ,养生的方式也有很多,简单来说养生就是让自己的身体五脏六腑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最佳状态,称之为阴阳平衡 ,而这也与中医所追求的目标一致。中医强调四季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这与养生不谋而合,可以说养生与中医二者相依,密不可分。
二 、中医与道医的关系
道医和中医是一脉两支,二者的划分的边界比较模糊。实际上 ,道医不是道教的医,而是遵循?道?的中医,也就是说 ,道医的本质是从属于中医的,只不过道医的概念更窄、更狭义 。道医也有人称为丹医,是一个非常古老而神秘的医学体系 ,可以称之为是一门被隐藏起来的医学体系,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道士也往往通晓医术 ,所谓?十道九医?即为如此。总的来说,道医除了宗教的因素比较多一点,和中医的区别不大。
三、中医和汉医的关系 。
实际上汉医就是中医 ,只不过中医是最早的叫法,百度百科搜索一下中医的名词就解释到,中医是汉族人民建立起来的医学体系,也就是汉医。这个?医学体系?有两种叫法的原因是 ,现在的藏医 、苗医、蒙医等广为人知,这些可以统称为?中医?一些人认为?汉医?叫做?中医?的叫法不严谨,所以为了不混淆 ,提议将中医改为汉医。慢慢的,就有了汉医和中医两种叫法 。总的区别就在于,语义上来说汉医比较排斥别的民族 ,并且汉医偏方多一点。
本文来自作者[雨竹]投稿,不代表言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ejiaoyi.cn/leyi/852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言希号的签约作者“雨竹”
本文概览:《黄帝内经》提出养生四方面:饮食、起居、运动、情志。 中医的养生之道是通过各种方法来维持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那么保健有多少方面呢?《黄帝内经...
文章不错《儒家堂共话养生:《黄帝内经》提出养生有四个》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