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跟大家在后院玩耍,有个小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 ,都吓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 ,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2.袁隆平
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 、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 。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
3.哥白尼的“日心说”
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 ,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 ” ,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
4.牛顿
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5.盛田昭夫
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在逐渐迈入国际化时 ,盛田昭夫感觉公司全名过于冗长,有碍国际化发展,于是就和井深大翻阅字典找寻新名称 ,最终决定使用“SONY”。1958年1月,盛田昭夫和井深大说服了持反对意见的董事会,正式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的名称改为“SONY ”(索尼)。
一、钱学森
(1911——)中国现代科学家 。祖籍浙江杭州 ,生于上海。留学美国并在近代力学奠基人卡门指导下从事火箭研究工作。1955年回国后投身于开创中国力学、航天事业等工作 。
他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 、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第一任所长,中国力学学会第一任理事长等。1958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为我军的科技事业发展作了大量工作。
他在力学的许多领域作出开创性贡献 。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提出了跨声速流动相似律,并与卡门一起,最早提出高超声速流的概念 ,为飞机在早期克服热障、声障,提供了理论依据。又如高亚声速飞机设计中采用的是卡门——钱学森公式。
30年代末,他还与卡门共同提出了球壳和圆柱壳的新的非线性失稳理论 。回国后 ,他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性质,取名为“物理力学”,编写专著《物理力学讲义》并组织力量开展研究。
在火箭和喷气推进方面 ,他提出并实现了用火箭作助推器,缩短飞机的起飞跑道,并为长程火箭推进做了一系列开创工作。1949年他最先提出关于核火箭的设想 。
50年代初 ,他在维纳建立“控制”这一新学科几年之后,将它迅速发展成为新的技术科学——“工程控制论”;他还在贝尔格兰菲的“一般系统论 ”的基础上,倡导建立“系统学”。
因此 ,他不但是力学专家,火箭专家,而且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并对科学体系 、科学方法论等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二、居里夫人
1891年 ,她到巴黎继续深造,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学业完成后,她本打算返回祖国为受奴役的波兰人民服务 ,但是,与法国年轻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的相识,改变了她的计划 。1895年 ,她与皮埃尔结婚,1897年生了一个女儿,一个未来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居里夫人注意到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的研究工作。自从伦琴发现X射线之后 ,贝克勒尔在检查一种稀有矿物质“铀盐”时,又发现了一种“铀射线 ”,朋友们都叫它贝克勒尔射线 。
贝克勒尔发现的射线 ,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兴趣,射线放射出来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居里夫人看到当时欧洲所有的实验室还没有人对铀射线进行过深刻研究,于是决心闯进这个领域。
理化学校校长经过皮埃尔多次请求,才允许居里夫人使用一间潮湿的小屋作理化实验。在摄氏6度的室温里 ,她完全投入到铀盐的研究中去了 。
居里夫人受过严格的高等化学教育,她在研究铀盐矿石时想到,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证明铀是惟一能发射射线的化学元素。她根据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 ,逐一进行测定,结果很快发现另外一种钍元素的化合物,也能自动发出射线 ,与铀射线相似,强度也相像。
居里夫人认识到,这种现象绝不只是铀的特性 ,必须给它起一个新名称 。居里夫人提议叫它“放射性”,铀、钍等有这种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质,叫作“放射性元素 ”。
三、袁隆平
袁隆平是湖南一个镇上的农校教员。虽然工作条件差 ,可他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 。每天除了教学外,就是在试验田里培育高产品种。在试验中,他发现天然杂交水稻穗大粒饱,产量高 ,但是第二年再种,就退化了,失去了优势。
他就想进行一种试验 ,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为了这个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有时候在试验田里观察 ,连家也顾不上回 。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
这种杂交水稻亩产达到1000多斤,在全国推广后 ,我国稻谷在几年中增产了1000多亿公斤,真是一个飞跃!袁隆平获得了国家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美国等国也引进了他的成果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改变我国粮食生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一个翻身仗。
四 、爱因斯坦
1879年3月14日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东部的乌尔姆,犹太血统。他的父亲海尔曼?爱因斯坦很有数学天赋,但父母没钱供他上学,只好弃学经商 ,爱因斯坦的母亲是富有粮商的女儿,很有音乐天赋 。
年幼时,爱因斯坦就开始学习音乐 ,六岁开始练习拉小提琴,音乐几乎成了爱因斯坦的"第二职业",小提琴终身陪伴着他。?
在爱因斯坦上学之前 ,他父亲给了他一个罗盘(指北针),罗盘的指针总要指着南北极,使小爱因斯坦研究和着迷了很久 ,直到成年,他都还记得这件使他印象深刻的事。另一次经历给他的印象也很深刻 。
在上学几年后,他领到一本欧几里德几何学课本 ,书中论证得无可置疑的许多公理,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无法按照课程进度学习,而是一口气就将它学完。?
爱因斯坦和牛顿一样并不早慧 ,他到3岁还不会说话,在整个学习期间也无"神童"的表现,甚至在教师眼里显得平庸迟钝 ,他主要是对教师的呆板教学方法感到不满,而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勤奋自学的探索能力。
他在中学时代就自学了包括微积分在内的基础数学及某些理论物理知识,进入大学后 ,他经常缺课,独自修读了经典理论物理,研究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
爱因斯坦不拘成见 ,勇于创新。"怀疑一切"的信条始终贯穿他的整个科学生涯。当然,爱因斯坦的杰出科学成就来之于他坚持不懈的毅力。一次,有个青年人请教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 ,爱因斯坦给他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 。
他解释说,A代表成功,X代表你付出的努力和劳动,Y代表你对所研究问题的兴趣 ,而Z表示少说空话,要谦虚谨慎。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科学研究好像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 ,而我喜欢钻厚的。"
五、爱迪生
1850年,英国人约瑟夫·威尔森·斯旺(JosephWilsonSwan)开始研究电灯 。1878年,他以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得到英国的专利 ,并开始在英国建立公司,在各家庭安装电灯。
1874年,加拿大的两名电气技师申请了一项电灯专利。他们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氦气 ,以通电的碳杆发光 。但是他们无足够财力继发展这发明,于是在1875年把专利卖给爱迪生。
爱迪生购下专利后,尝试改良使用的灯丝。1879年他改以碳丝造灯泡 ,成功维持13个小时 。到了1880年,他造出的炭化竹丝灯泡曾成功在实验室维持1200小时。但是在英国,斯旺控告爱迪生侵犯专利,并且获得胜诉。爱迪生在英国的电灯公司被迫让斯旺加入为合伙人 。
但后来斯旺把他的权益及专利都卖给了爱迪生。在美国 ,爱迪生的专利亦被挑战。美国专利局曾判决他的发明已有前科,属于无效。最后经过多年的官司,爱迪生才取得碳丝白炽灯的专利权 。
本文来自作者[秋荷]投稿,不代表言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ejiaoyi.cn/leyi/834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言希号的签约作者“秋荷”
本文概览:1.司马光砸缸司马光跟大家在后院玩耍,有个小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都吓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文章不错《现代中国创新名人简短事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