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阅读】室外地震避险自救常识

公共场所如何个人防护

 在群众集聚的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最忌慌乱,而应有组织地从多路口快速疏散 ,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压挤而导致人员伤亡。

 1.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 ,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 ,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 、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

 2.地震时 ,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 ,应选择结实的柜台 、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 ,有秩序地撤离出去。

 3.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绝不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 ,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4.正在进行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 ,防止混乱拥挤 ,有组织有步骤地向体育场外疏散 。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 ,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 ,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 ,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 、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 ,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 ,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 ,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 ,到街心一带 。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 ,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 。无法脱险时 ,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 ,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

 在地震时的应急防震工作室内应急防震行动

 防地震伤害主要是防震坏建筑物及震落物品的砸伤。如果有临震预报,就可按政府通告行动,离开建筑物。但在多数情况下 ,地震是突然发生的 。在12秒钟之内通过自己的应急行动 ,要得到的防护效果。其办法是:一旦发生地震,如在家里,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 ,将炉火扑灭。若住在平房,且离门很近,则应冲出门外 。如住在楼房 ,可以躲到结实的床、桌下,或躲进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或厨房 ,或设支撑三角形空间(可参考第三课中的室内防护动作)。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砸伤;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体取低位。注意千万不要跳楼、跳宙 ,以免摔伤或被玻璃扎伤;不要上阳台,不要去乘电梯,不要下楼梯 ,不要到处跑 ,不要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易崩塌垮掉 、发生挤压踩伤 。特别是对于有感地震,尤其要防止盲目行动 ,听从指挥,否则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所有室内人员在初震过后,都要尽快撤出 ,在广场、公园等地,以避余震。在地下商场时一定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要慌乱拥挤 ,应避开人流,防止摔倒;并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保护自己 ,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 。随人流行动时,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要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也可躲在柜台、框架物中 ,蹲在内墙角及柱子边 ,护住头部。

 若在电* 、体育馆等地方,可就地蹲在排椅下,用书包等物保护头部3注意避开吊灯 、电扇等悬挂物 。人防工程防地震的效果极好 ,已为唐山、包头地震实践所证明 。所以只要来得及,就可以进入人防工程或地下室。因为地震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和核爆炸冲击作用有许多相同之处,防护原理和防护方法也很相似。在行驶的公共电、汽车上时 ,要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可降低重心 ,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要等车停稳 、地震过去之后再下车。司机要关好车窗,不锁车门 ,车钥匙应留在车上,并和同车人一起行动。

 如果人员被埋在废墟里,则要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 ,扩大空间 ,进行加固,以防余震 。这时不要用明火,防止易燃气泄漏爆炸。要捂住口鼻 ,防止附近有毒气泄漏。然后找机会呼救,等待救援 。

 室外人员的应急防震行动

 地震发生时正在室外的人员,应双手交叉放在头上 ,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跑到空旷的地方去。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墙的高建筑物、烟囱 、水塔、广告牌、路灯 、大吊车、砖瓦堆、水泥预制板墙 、油库、危险品仓库、立交桥 、过街天桥等。还要注意避开危旧房屋 、狭窄的街道等危险之地 。此时人员可以进入路旁大楼里,以免砸伤。地震时正在郊外的人员 ,应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地,以防滑坡、地裂 、涨水等突发事件。骑车的下车,开车的停下 ,人员靠边行走 。收听关于震情和行动指南的广播 。

 平时的防震应急准备工作当政府有短期预报或临震预报后,人们应立即行动起来开始应急防震准备。主要工作有:

 ①在家里或学校教室内采取安全加固措施。例如加固立柜防止倾倒,固定柜门 ,防止物品掉下伤人 ,用透明膜或胶带贴玻璃,防止碎片伤人,将重物低位存放 。加固梁柱、屋顶和水泥板墙。保管好危险物品。准备消防灭火器具 。这些工作的目的是增加室内安全程度。

 ②和人民防空应急一样 ,要备好个人应急包和帐篷材料。

 ③按照家庭、学校或单位的应急分工预案,确认工作职责 、搞清学校或家庭的安全部位,以便应急躲藏、避难 。

 ④学习自救、互救 、灭火、抢修、找 、抬伤员的技能相知识。确定邻里、单位人员震后集中的位置、制定应急抢救的计划。

 ⑤学习地震之前的预兆知识:如井中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 ,大气中出现异味,飞鸟 、家畜惊慌 、电线之间有火花、室内有蓝光、荧光灯被点燃等 。人人都要知道立即报告的途径。但绝不能预报“地震了!”,也不要相信“有地震”的传言。

 遇到次生灾害怎么办?

 在室内遇到次生灾害怎么办

 火灾

 ——趴在地上 ,用湿毛巾捂住口 、鼻;

 ——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必要时要匍匐前行;

 ——设法隔断火源 。

 毒气泄漏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千万不要使用明火;

 ——不要慌乱拥挤;

 ——待地震停止后再设法转移 。

 在野外遇到次生灾害怎么办

 水灾

 ——如果江河湖海涨水,要向高处跑;

 ——迅速离开桥面。

 毒气泄漏

 ——遇到化工厂等着火 ,并有毒气泄漏,不要朝顺风的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山崩 、滑坡、泥石流等

 ——遇到山崩、滑坡 ,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 ,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沟坎下;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

地震科普知识资料

地震局地震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要发生地震500多万次 ,其中只有5万多次左右人们能感觉得到,并不是所有的地震都能造成破坏,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震发生会有哪几种类型?我们该怎样面对地震?下面我们向大家做一简要介绍。

第一部分 地震基础知识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震是地球运动的结果。地球运动中,地壳也在不断运动变化 。

地球的运动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对地下岩石产生了非常强的作用力 ,当岩石承受不了这种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

地震是指地壳中因岩体错动断裂而释放能量引起的地表振动。

岩石破裂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表 ,地面随之就振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

地震发生会有哪几种类型呢?

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喷发,使岩浆冲击地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火山地震影响范围比较小 ,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 。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面振动。比如地下的石灰岩溶洞坍塌 ,或者矿山采空区的塌陷,都会引起小范围的地面振动。这种地震一般破坏程度不大 。

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

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这类地震大约占到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而且振动的强度大 ,影响的范围广,所以对人类的威胁也就最大。

地震是有大小的 。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越强 ,震级越大。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地震震级分为弱震、有感地震 、破坏型地震、严重破坏型地震。

弱震:一般指3级以下地震,这种地震通常人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得到 。

有感地震:一般指3级以上、5级以下地震 ,这类地震人们能感觉得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全球每年大约发生3级以上地震5万余次。

破坏型地震:一般指5级以上 、能够对地表及其建筑设施造成破坏的地震 。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级以上地震1000次左右。

严重破坏型地震:指7级以上地震。全球每年要发生这样的地震10到20次,不过大多数发生在海洋和荒芜人烟的地方 。

震级每相差一级 ,它们的能量相差30多倍,也就是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将近1000个5级地震所产生的能力。

地震发生时 ,会产生地震波 ,人们感觉到的振动是由于地震波传播造成的。

地震时,往往是先感到上下颠动,然后左右摇晃 。这是由于地震波的特性引起的 。地震波主要由纵波 、横波等组成 ,纵波传播速度快,但比较弱,使人有上下颠簸的感觉;横波传播速度略慢 ,但比较强,能造成巨大的摇晃,给地表建筑带来严重破坏。

地震的破坏程度 ,除跟震级的大小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波的传播等因素有关。我们把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用烈度表示 。一般来讲 ,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严重,烈度最高。从震中向四周扩散 ,烈度逐渐减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烈度区 。

地震时,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个点叫震中。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叫震源深度 。地面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地球上的地震分布并不是均匀的,从世界震中分布图可以看出 ,全球地震分布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欧亚大陆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上。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 ,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 。

从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可以知道,我国地震分布很广,全国约有20多条主要地震带。

第二部分 地震宏观前兆现象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地震前兆异常有微观异常和宏观异常 。

微观异常如地形变、地电磁异常等 ,主要靠高精度科学仪器探测 。

宏观异常指人们感官能感觉到的异常,主要有地下水异常、动植物异常和地声 、地光等异常。

井水变化

天旱井水冒,反常升降有门道

无雨水变浑 ,变色变味又难闻

喷气又发响,翻花冒气泡

这是地下水中井水的宏观前兆现象。

当地下水发生冒泡、变浑浊、有异味等现象时,就可能是地震前的异常反映 。当然 ,很多原因都能引起地下水的异常 ,地下水也可能受到其它环境的影响而变化。

二 、动物异常

历史上很多大地震前,许多动物表现出程度不一的“异常行为 ”。所以,老百姓把动物称作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 。

老百姓把这些异常编成谚语:

骡马牛驴不进圈 ,挣脱缰绳往外逃

猪不吃食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跳

鸭不下水鸡上树,鸽子惊飞不回巢

冬眠麻蛇早出洞 ,老鼠成群满街跑

泥鳅蚂蝗上下窜,鱼浮水面又打旋

晴蜓结队迁飞去,蜜蜂惊巢螫人畜

引起动物反常的因素也很多 ,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

三、地光和地声

地光是指大地震时人们看到的天空发光的现象,地光的颜色除了蓝白色也有其它颜色的。一般情况下,小地震不易引起地光现象 ,地光的来临,往往预示着大震很快就要发生了,1975年我国辽宁海城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前 ,地光现象非常突出 。如果此时能够迅速果断地采取一些避震措施 ,是有可能躲开地震灾害的。

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称之为“地声”。据调查 ,唐山地震前,在没入睡的居民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听到了地声 。这些地声比较低沉 ,忽高忽低,与平日城市噪声全然不同。

第三部分 识别和杜绝地震谣言

由于地震巨大的灾害性,容易使人们对地震产生恐慌心理 ,这时地震谣言就出现了,并很快地传播开来。地震谣言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它不仅有可能打扰我们的学习 、生产和生活 ,而且可能扰乱社会安定秩序 。

怎样识别地震谣言呢?

谣言往往有以下特点:

1、“预报 ”的地震震级很大,发震时间、地震很具体,如“某某市” 、“几月几日”要发生地震 。

2 、说外国人、某专家或某地震机构作了预报。

3、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的预报。

地震谣言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地震预报是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 ,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

我国地震预报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曾成功预报出辽宁海城等地震。但目前我们只能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特别是临震预报,远远不能做到像天气预报那样准确 。

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政府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因此,地震消息传来时,千条万条 ,千万记住最基本的一条;地震预报消息,只听政府的 。

对待地震谣言,我们要做到“不相信 、不传播、及时报告 ”。

第四部分 地震来了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 ,地震同刮风、下雨 、雷电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一种客观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地震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方法也在不断增强 。

一旦真的遇到了地震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不能惊慌,不要盲动。根据感觉判断地震是大、是小 ,是近震,还是远震。一般近震是先上下颠动 ,后左右晃动,而远震是只有前后左右的晃动感 。如果是小震或者远震,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屋基本都具备抗震能力 ,大可不必慌乱 。

其次,要采取正确的躲避地震方法。

在不同的地方,避震方法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讲讲在学校 、家里和公共场所如何躲避地震。

在学校怎样避震:

安全提示:1、一切行动听从老师的指挥;

2、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大同学要照顾小同学;

3 、在课桌下避震,有顺序地撤离 ,千万不要拥挤 。

假设我们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发生地震了,该怎么办?

首先 ,我们要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头部躲进课桌下 ,讲台旁 ,绝不要乱跑。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地震停止后,应当马上在老师指挥下有顺序地撤离 ,撤离时把书包顶在头上,前后同学要保持一定距离。特别在教室门口 、楼梯间等狭促地方,一定要放慢速度 ,发现有摔倒的同学要相互帮助,并及时通知后面的同学以免发生拥挤 。

跑到室外后,一定要躲在尽量空旷开阔的地方 ,周围和头顶没有易掉落物的地方。

如果我们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因忘拿某些东西回到教室去 。

在家怎样避震:

安全提示:1 、先躲后跑,不要先跑;

2、往牢固地方躲(床下、开间小的地方,有支撑的地方;)

3 、来得及的话先开门 ,关煤气、电源等。

避震时 ,要根据地震时你所处的位置,就近躲避,震动停止后再撤到安全地方。要躲在结实、不易倾倒 、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它的旁边 ,如:桌、床等,也可以赶快跑到开间较小、有支撑的房间去,如:厨房 、卫生间等 。

如果来得及 ,要先打开门,以保证通道畅通;关闭煤气开关、电闸 。

在避震时,要爬下 ,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 ,同时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也可以蹲下或坐下,尽量把身体卷曲起来。要注意保护头部和颈部,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 ,有可能时 ,用身边的物品顶在头上,闭上眼睛,防止异物伤害 。

三、在公共场所如何避震:

安全提示:1 、听从工作人员指挥

2、不要急于涌向出口 ,保持跟前面人的距离;

3、如果遇到拥挤,解开领扣,双手交叉胸前 ,护住胸口。

大震发生后,如果附近有应急避难场所,要在大人的引导下赶赴避难场所。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一般依托公园 、绿地 、操场、广场建设 ,里面具备突发应急事件应急的基本功能 。比如,应急指挥、应急物资发放 、应急棚宿、应急厕所等。

地震发生后,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不要急于拥向楼梯口 ,容易造成挤踏。

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

不要急于打电话,以免线路拥挤 ,影响救灾指挥通讯。

第五部分:地震的自救互救

当灾害来临时 ,我们不仅要掌握灾害基本知识,更要懂得自救的基本技能,了解自救、互救的基本措施。据统计 ,唐山大地震时,被压埋的人数为57万人,通过自救 、互救脱险的人数达45万人左右 。一般来说大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埋人员生存率达99% ,由此可见,自救是减少伤亡的主要措施之一。下面我们来简单学习关于自救和互救的知识:

一、自救:

它要求被埋压人员

(1)有坚定的生存毅力,消除恐惧心理。

(2)不能脱险时 ,应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 。

(3)保持头脑清醒 ,不可大声呼救,用石块或铁具等敲击物体来与外界联系,保存体力 。

唐山大地震中 ,有许多许多少年儿童被埋压 ,但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顽强的意志,坚持挺住,临危不乱 ,化险为夷,终被营救,保住了性命。

二、 互救

救人的主要方法有:

挖掘被埋压人员应保持支撑物 ,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 、

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 ,如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 ,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时 ,应立下标记 ,以待救援。

本文来自作者[天红胜]投稿,不代表言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ejiaoyi.cn/leyi/8234.html

(32)
天红胜的头像天红胜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天红胜的头像
    天红胜 2025年10月25日

    我是言希号的签约作者“天红胜”

  • 天红胜
    天红胜 2025年10月25日

    本文概览:公共场所如何个人防护 在群众集聚的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最忌慌乱,而应有组织地从多路口快速疏散,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压挤而导致人员伤亡。 1.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

  • 天红胜
    用户102511 2025年10月25日

    文章不错《【科普阅读】室外地震避险自救常识》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言希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