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浮脉
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 ,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 。
2 、沉脉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
临床意义:里证 ,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 。
3 、迟脉
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一分钟不满60次) 。
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 。
4、数脉
脉象特征:脉来急促 ,一息5-6至 。
临床意义:主热证,亦主虚证 。
5、洪脉
脉象特征:脉形宽大,滔滔满指 ,来盛去衰 。
临床意义:主热甚(气分热甚) 。
6 、细脉
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 ,诸虚劳损;主湿侵 。
7、微脉
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
临床意义:主气血虚甚 ,阳气衰微 。
8、散脉
脉象特征: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 。
临床意义:为元气耗散,脏腑精气欲绝 。
9 、虚脉
脉象特征:举之无力 ,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
临床意义:主虚证 。
10、实脉
脉象特征:应指幅幅 ,举按皆然,是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
临床意义:主实证。
11、滑脉
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 ,应指圆滑。
临床意义:主痰饮 、食滞、实热诸证 。
12、涩脉
脉象特征: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
临床意义:主伤精 、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 。
13、长脉
脉象特征:脉体较长 ,超过寸关尺
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 、热证 。
14、短脉
脉象特征:只现于关部,它部不显。
临床意义:短主气病,有力为气郁 ,无力为气损 。
15、弦脉
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
临床意义:主肝胆病 、诸痛症、痰饮、疟疾等 。
16 、芤脉
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
临床意义:失血 。
17、紧脉
脉象特征:脉形紧急,如牵绳转索。
临床意义:主寒证、痛证 、宿食 。
18、缓脉
脉象特征:一息四至 ,来去有怠 。
临床意义:主脾虚或湿邪困阻。
19、革脉
脉象特征: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
临床意义:亡血 、失精、半产、漏下等。
20、牢脉
脉象特征:实大弦长,沉取始得 ,坚着不移 。
临床意义:阴寒内盛,疝气症瘕 。
21 、弱脉
脉象特征:极软而沉细 。
临床意义:主阳气虚衰或气血俱虚 。
22、濡脉
脉象特征:浮而细软,如絮浮水。
临床意义:主诸虚 ,又主湿 。
23、伏脉
脉象特征:比沉脉更深,需重按着骨始可得,甚至伏而不现 。
临床意义:邪闭 、厥病、痛极(伏而有力) 。
24、动脉
脉象特征:脉动如豆 ,见于关部 。
临床意义:多见于惊恐 、疼痛之症 。
25、促脉
脉象特征:数而一止,止无定数。
临床意义:主阳盛热实。
26、结脉
脉象特征:缓而一止,止无定数 。
临床意义:主阴盛气结 。
27 、代脉
脉象特征:脉来一止 ,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
临床意义:主脏气衰微 。
28、疾脉
脉象特征:一息七至以上 。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亢无制,真阴垂绝之候。
浮脉类脉象包括浮、洪 、濡、散、芤、革等6种脉象。
浮脉
[脉象特征]: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其特征是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的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
[临床意义]:浮脉一般见于表证 ,也见于虚证。此外瘦人肌薄而见浮脉,夏秋脉象偏浮,皆属常脉 。浮脉作为六纲脉之一 ,是脉位表浅的象征。
[机理分析]:表证见浮脉是机体驱邪外出的表现。外邪侵袭肌表,卫阳抗邪于外,人体气血趋向于肌表 ,脉气鼓动于外,故见浮脉 。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而有力;久病体虚也有见浮脉者 ,脉多浮大而无力。
洪脉
[脉象特征]洪脉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其特征主要表现在脉搏显现的部位 、形态和气势三个方面 。脉体宽大 ,搏动部位浅表,指下有力。由于脉管内的血流量增加,且充实有力 ,来时具有浮、大、强的特点。脉来如波峰高大陡峻的波涛,汹涌盛满,充实有力即所谓“来盛 ”;脉去如落下之波涛 ,较来时势缓力弱,即所谓“去衰”,其脉势较正常脉为甚。
[临床意义]洪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此外夏季脉象稍现洪大 ,若无疾病也为平脉。
[机理分析]洪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证。此时邪热亢盛,充斥内外,且正气不衰而奋起抗邪 ,邪正剧烈交争,气盛血涌,脉管扩大,故脉大而充实有力 。若久病气虚 、或虚痨、失血、泄泻等病证见洪脉多属于邪盛正衰的危候。
濡脉
[脉象特征]:濡脉浮细无力而软。其特点是脉管搏动的部位在浅层 ,形细而软,轻取即得,重按不显 ,故又称软脉 。
[临床意义]:濡脉多见于虚证或湿证。
[机理分析]:濡脉多见于精血阳气亏虚者。脉管因气虚而不敛,无力推运血行,形成松弛软弱之势;精血虚而不荣于脉 ,脉管不充,则脉形细小应指乏力 。另外,湿困脾胃 ,阻遏阳气,脉气不振,也可以出现濡脉。
散脉
[脉象特征]:散脉浮散无根 ,至数不齐。其特点是浮取散漫,中候似无,沉候不应,并常伴有脉动不规则 ,时快时慢而不匀,但无明显歇止,或表现为脉力前后不一致 。所以散脉为浮而无根之脉 ,古人形容其为“散似杨花无定踪”。
[临床意义]:散脉多见于元气离散,脏腑精气衰败的危重病证。
[机理分析]:散脉多由于气血虚衰,精气欲竭 ,阴不敛阳,阳气离散,以致脉气不能内敛 ,涣散不收所致。
芤脉
[脉象特征]: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其特点是应指浮大而软,按之上下或两边实而中间空。说明芤脉位偏浮 、形大、势软而中空 ,是脉管内血量减少,充盈度不足,紧张度低下的一种状态。
[临床意义]:芤脉常见于失血、伤阴 。
[机理分析]:芤脉多因突然出血过多之时,血量骤然减少 ,无以充脉,或者剧烈吐泻,津液大伤 ,血液不得充养,阴血不能维系阳气,以致脉气浮散而成。
革脉
[脉象特征]:革脉浮而搏指 ,中空外坚,如按鼓皮。其具体特征是浮取感觉脉管搏动的范围较大而且较硬,有搏指感 ,但重按则乏力,有豁然而空之感,因而恰似以指按压鼓皮上的外急内空之状 。
[临床意义]:革脉多见于亡血 、失精、半产、漏下等病症。
[机理分析]:因为精血耗伤 ,脉管不充,正气不固,气无所敛而浮越于外,以致脉来浮大搏指 ,外急中空,恰似绷急的鼓皮。
本文来自作者[若波三岁啦]投稿,不代表言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ejiaoyi.cn/leyi/821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言希号的签约作者“若波三岁啦”
本文概览: 1、浮脉 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 2、沉脉 脉象特征:轻取不...
文章不错《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内容很有帮助